
索引号: | 25281446059369269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组配分类: | 省政协提案 | |
文件编号: | 发文日期: | 2024-08-26 |
李盛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布局推动山东省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市高度重视,经相关部门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
合成生物作为一项改变未来的颠覆性技术,促进了人类对生命密码从“读”到“写”的质变,有着“第三次生物科学革命”的美誉。我市合成生物上、中、下游均布局了一批企业和高校院所,在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平台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抓好专业人才引育。实施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建设工程。印发《在青高校服务地方活力绩效评价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在青高校服务地方活力绩效评价遴选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的通知》,重点围绕重点产业链,遴选出包括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学、山东大学(青岛)生物工程、青岛农业大学生物育种科学在内的50个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目前,青岛科技大学已设合成生物学专业,年度招生60人。同时,支持合成生物领域企业申报市级产才融合项目,对入选产才融合项目的单位委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产业高端人才,按猎聘补贴政策最高补贴50万元。并将合成生物学产业人才培训纳入青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管理,鼓励有关行业部门和继续教育基地加大包括合成生物学产业人才在内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力度。
(二)做好关键技术攻关。我市多家高校院所、企业开展合成生物研究,领域包括能源、化工、海洋生物医药等。其中,华大基因研究院参与国际酵母基因组合成计划,在基因测序、合成方面全国领先。中科院青能所、山东大学、蔚蓝生物等共建山东省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开展细胞工厂筛选、工业菌株构建、微藻绿色制造等研究。在我市科技计划体系中专设未来产业培育专项,把合成生物学作为重点支持领域,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围绕生物制造、高通量筛选、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近年来,累计支持合成生物学领域项目5项,支持金额近1500万元。同时,整合我市合成生物学科技力量和创新企业,面向绿色制造和大健康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推荐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立足合成生物学领域参与承担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示范工程)“高效能核心工业酶”项目,获得资金支持2000余万元,将创制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的酶制剂工业底盘细胞、新型高效能工业酶制剂生产菌株,开展工业酶制剂的生产与应用示范。
(三)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支持中科院青能所、青岛高新区合作建设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转化平台,开展中试放大、技术转化、创业孵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在我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搭建了生物医药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可以在基因组、蛋白质、生物芯片等方面提供研发分析检测服务。在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建有2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集聚一批技术层企业,可以为合成生物系统研发提供AI大模型、自动化等软硬件支持。同时,支持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青啤、易邦生物、明月海藻3家企业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聚焦天然活性产物与靶向药物、生物医药与功能制品等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
二、下步工作
下步,我市将在落实好已出台政策、做好已立项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实际和提案建议内容,加快推动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
(一)持续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实施好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建设工程,引导鼓励高校与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不断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持续推进创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构建人才项目紧密结合,人才平台相互支撑、融合发展的工作格局。同时,根据省教育厅工作安排,支持山东大学合成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及合成生物学专业建设。
(二)持续强化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持并指导合成生物学科技力量和创新企业,高水平完成省示范工程、市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并以此为契机,瞄准产业发展前沿,抓好有组织科研,依托重大创新平台,持续攻关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产业开发技术,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持续支持建好各类创新平台。建好并用好现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头部高校院所联合优势企业,整合资源建设合成生物学产业联盟或技术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同时,聚焦合成生物学方向,招引一批重点项目、重要人才团队,推动人才、资本等各类要素集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人民政府
2024年6月28日
(联系人:段继莲,电话:0532—85911341、1519261936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