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我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全流程数字化审批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02-02
字体大小: 打印

一、案例简介(背景)

青岛市聚焦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材料准备繁琐、准备周期长、信息填报易错,影响项目开工建设进度等问题,持续优化升级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在线审批服务,创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办理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全流程数字化审批,助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跑出加速度,实现了减证便民,高标准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办理方式,减轻企业群众负担

推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零材料办理,将许多原本需要由企业群众提交的申请材料,变为零证明材料提交。同时建立了用地批准、规划许可、招标投标、施工图审查、审管互动等5个领域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将企业需提交的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减少到0。系统还在每个填报项目中嵌入白话版解读,申请企业可以对照解读勾选填报,选择标准制式的申报模板,引导企业生成规范化的申报材料,有效解决了申请人填不对、不会填的问题,引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零材料办理改革。

(二)智能预审审核,提高审批通过比率

推出智能预审服务,在提报阶段,系统会进行智能预审申报材料的合规性,如建设规模、合同价格、参建单位和人员信息等各项数据是否满足条件,通过数据互联互通自动获取企业信用情况、企业资质、人员资质等基础数据,实现数据一站式汇集,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获得感。同时,引入AI智能辅助、OCR识别等数字化技术,整合工具、数据、算法等多种能力,将审核意见以在线批注的形式显现出来,降低审批工作量、提高审批准确度,有效减少传统人工审核与企业反复沟通的时间成本,提高审批通过率。

(三)加强互联互通,推进数据整合共享

打通省大数据局、市不动产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多个部门业务系统,实现不动产权证书、土地划拨决定书、土地出让合同、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书、中标通知书、政府采购等数据的互用共享。平台实现了申请材料全程电子化流转,构建起全程电子化在线申报、多部门协同并联审批模式,真正实现了业务办理少跑腿、零跑腿。审批业务办结后,平台将申请材料、办理意见、电子证照等主要审批业务信息自动推送至对应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按需共享使用,推动审批、监管无缝衔接。

(四)远程电子签章,深化电子证照应用

依托国内首个面向社会组织提供多群体、多场景的电子签署中心,将自然人电子签名、法定代表人电子签章进行融合组建,对同一次业务、同一份文件,支持多人、多主体即时、在线、混合签署,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数据确权,通过人脸识别,在线完成远程授权,提升了远程办理效率。推动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书等8类电子证照在工程建设领域应用,提升电子证照应用成效。

(五)智慧客服实现24小时不打烊服务

为切实解决办事企业多头咨询、工作时间外咨询难的问题,创新上线智慧客服AI小助手,AI小助手具备业务、技术等全方位的常用知识库,能够为建设单位第一时间解答各类疑问,并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进一步减少办事企业的咨询次数及办件时长,切实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三、利用的数据资源

联通省大数据局、市不动产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多个部门业务系统,实现不动产权证书、土地划拨决定书、土地出让合同、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书、中标通知书、政府采购等数据的互用共享。建立了用地批准、规划许可、招标投标、施工图审查、审管互动等5个领域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大幅减少企业需提交的证明材料。

四、取得成效

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全流程数字化审批,所需填写信息字段从92个缩减到22个,缩减比例达到76%20221-9月,全市共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项目1907个,建筑面积3822.49平方米,涉及金额1721.65亿;397个省市重点项目和197个第二批新发专项债项目中,448个项目已完成了施工许可手续,重点项目审批服务效率显著提升。为地铁三期、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跨胶州湾海底LNG管线等110余个市政工程第一时间办理了施工许可手续,其中地铁9号线实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同日发放,创造了青岛地铁建设以来的最快记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